青岛能源所崔光磊研究员受邀加入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and Physics期刊国际咨询委员会并担任客座编辑
近日,青岛能源所崔光磊研究员受聚合物领域重要期刊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and Physics的特邀加入国际咨询委员会,并与日本东京农工大学Yoichi Tominaga教授共同担任客座编辑,创办了一期聚焦聚合物电解质助力下一代二次电池技术的专刊。
聚合物电解质是构建下一代高安全、高比能固态电池最具工业应用前景的电解质体系之一。目前,基于聚合物电解质的固态锂电池技术率先实现了产业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已经实现商业化运营的全固态电池技术。2011年,法国博洛雷(Bolloré)公司推出了搭载聚合物电解质基锂金属电池的纯电动汽车(Bluecar),并实现了5000辆Bluecar的汽车共享服务。聚合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的提升和电化学窗口的拓宽,是提升固态锂电池能量密度、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焦虑的关键。
专刊包含2篇综述性文章和12篇研究性论文。其中,德国马普所Jelena Popovic教授、明斯特大学Monika Sch?nhoff教授、法国联邦研究中心Patrik Johansson、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Laura C. Loaiza教授、大连化物所李先锋研究员等国际知名专家分别从分子设计、复合和掺杂等策略出发,推出了多款具有优异综合电化学性能的聚合物电解质新体系。希望该专刊能够为高分子科学、电化学及清洁能源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带来启发,助力聚合物电解质和高比能固态电池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崔光磊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高比能固态锂电池技术项目首席科学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负责人、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室主任、青岛能源所学位委员会主任、青岛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聚合物电解质委员会理事、国际储能创新联盟理事等。主要从事高比能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和系统研发、深海特种电源开发应用及固态光电转换器件的研究工作。先后在能源材料、化学、器件等方面的国际权威杂志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发表文章300多篇,他引20000多次。(文/图 周倩)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