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的‘正负’综合效益量化和排控路径的战略研究”项目启动会在津召开
3月30日,由青岛能源所承担的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天津研究院重点咨询项目“甲烷的‘正负’综合效益量化和排控路径的战略研究”启动会在天津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世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元英进、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实验室工作处处长汤桂兰、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范晓彬、青岛能源所泛能源大数据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田亚峻研究员以及相关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代表出席会议。
柴立元和汤桂兰对三位院士、评审专家及项目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分别介绍了天津大学和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天津研究院的基本情况,期待以本项目为抓手,为天津和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项目负责人谢克昌在致辞中强调,甲烷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杠杆。中国作为重要的甲烷排放来源国,亟需破解“环境治理”与“资源转化”的双重命题。项目创新性地构建GIS-LCA技术和工具体系,将依托泛能源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对煤炭、油气、废弃物等重点行业开展攻坚;精准刻画排放时空图谱,开展全生命周期甲烷排放、碳足迹核算先进方法学和足迹空间转移规律研究,推动我国甲烷从“治理负担”向“资源资产”转化。
田亚峻代表项目组进行汇报,他围绕“甲烷的‘正负’综合效益量化和排控路径的战略研究”的项目研究任务、技术路线和预期成果等进行详细介绍。本项目将针对煤油气田、垃圾填埋场等甲烷排放重点行业领域,构建“地空天”一体化甲烷排放数据融合方法及排放数据库,分析重点行业领域的甲烷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基于原创的GIS-LCA技术和工具平台,研究建立更先进的甲烷排放、碳足迹核算方法学,揭示隐含甲烷碳足迹的空间转移特征与转移规律,并建立全链条和全浓度分级的甲烷利用技术清单。依托泛能源大数据与战略研究中心的泛能源大数据原创理论和高端智库,研究建立综合考虑气候、经济、安全和环境效益的甲烷“正负”综合效益量化方法,并提出全国“一盘棋”甲烷排控政策建议。项目研究可为我国和天津制定甲烷减排的可持续行动战略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项目评审专家组组长由葛世荣担任,成员由常州大学原党委书记陈群研究员、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李晋平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研究院院长谢君、国家能源集团高级工程师严晓辉等组成。
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本项目课题设置合理、研究基础雄厚、方向明确和重点突出,并指出项目的开展具有多方位的意义。一是项目从多维度统筹,符合顶层设计的系统性,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可推动国家和天津双碳目标的优化设计和绿色生产力发展;二是项目对甲烷综合效益的量化可推动相关市场建立和机制创新,提高甲烷排放风险防控和安全建设能力;三是项目围绕能源行业,可推动排放因子本土化建设和数据驱动的排放精准治理,为构建行业差异化的甲烷减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文/刘媛媛 图/天津大学)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