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能源所与中国农科院资划所等组织Agri-MAPS科学计划技术培训
8月14日,第十六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张掖举行期间,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主任徐健研究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阮志勇研究员共同主持了“微生物新资源分离与分类鉴定技术培训班”。这场由“农业单细胞原位代谢图谱(Agri-MAPS)”国际科学计划组织和支持的学术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位科研与产业人士参与。
Agri-MAPS是在第十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研讨会(成都,2024)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与青岛能源所共同倡导,联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茅台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共同启动的科学计划。Agri-MAPS旨在通过科学思路、技术路线和装备体系的颠覆性创新,构建原位代谢功能靶向、菌种“先筛后养”、分布式、一体化的农业微生物组资源探测、挖掘和利用网络,推动农业微生物种业的范式变革。
此次Agri-MAPS培训班中,单细胞中心郑晓姗高级工程师、王喜先副研究员、刁志钿博士、青岛科技大学荆晓艳教授等分别围绕元拉曼组学原理、拉曼流式细胞分选(FlowRACS)技术、数字化克隆挑选(DCP)技术、元拉曼组平台的农业与环境应用案例等专题,深度分享了元拉曼组数据高通量采集、单细胞拉曼分选耦合并行化单细胞培养等核心技术的最新进展与近期应用成果。进而,与会人员围绕农业微生物种质创新的现状、挑战、机遇与行动展开了深度研讨,共同凝练了元拉曼组数据标准化、产学研合作成果共享等Agri-MAPS计划下一步的推动重点。
作为Agri-MAPS的母计划,单细胞原位代谢图谱(iMAPS)国际科学计划旨在以元拉曼组学和活体代谢功能靶向性单细胞多组学装备为创新内核,构建全球分布式的微生物组“代谢传感器+菌株挖掘机+生态修复剂”网络,支撑“菌群细胞原位代谢功能、随时可检可分可养可用”的愿景,推动微生物组代谢功能监测、挖掘和利用的范式变革。iMAPS计划由农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病原拉曼组引擎、肠道益生菌等模块组成,分别服务于农业、环境、疾控、健康等广阔应用领域。(文/图 刘阳)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