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能源所在近红外有机光电探测器方面取得进展

柔性传感器在穿戴智能电子、具身智能、生物医学成像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基于共轭高分子光敏材料的有机光电探测器(OPDs)具有本征柔性、成本低、功耗低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但受限于光敏层材料体系的发展,目前柔性OPDs器件仍临探测性能较低、机械稳定性偏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青岛能源所先进有机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组发展了一类新型聚合物给体材料(PBPyT),并深入研究了分子结构与堆积形貌之间的关系,从而大幅提升柔性近红外有机光电探测器的探测性能和机械稳定性。

1 PBPyT基聚合物给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调控与器件性能研究

具体而言,为提高光敏层薄膜的本征柔性和OPDs器件的探测性能,研究团队提出了局域化分子堆积调控的分子结构设计理念,并通过引入噻二唑并吡啶(PyT)的强吸电子单元增强了聚合物链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优化了结晶域,实现光敏层中的快速电荷传输。同时,借助烷基噻吩桥的空间位阻效应引起的分子链扭曲,诱导局部无序堆积,形成应力耗散位点。系统揭示了“分子结构-堆积形貌-器件性能”之间的关键调控机制。基于新型聚合物给体PBFPyT的柔性OPDs器件能够在制备和运行过程中减少性能损失,具有显著提升的机械稳定性。另外,通过烷基侧链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堆积的调控机制,进一步开发了具有出色性能和普适性的PBPyT-EH给体(PBPyT系列材料的一种),其显著提升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诱导光敏层中形成更加有序的π-π堆积形貌,促进电荷传输的同时高效抑制光敏层的缺陷态密度。

最终,基于PBPyT-EH的近红外OPDs器件获得了超低的暗电流噪声(Jd = 1.88 nA/cm2)、出色的光响应度(R = 0.542 A/W),以及优异的探测性能(D* = 2.2×1013 Jones),是目前已报道的最高器件之一,将有助于推动OPDs的应用发展。

2 PBFPyT柔性器件的机械稳定性研究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上,第一作者为博士生刘铜。上述工作得到褚君浩院士的悉心指导,以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能源研究院专项资金项目的支持。(文/图 刘铜)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516379https://doi.org/10.1016/j.cej.2025.170543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