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能源所联合主办2025全国绿色生物制造产学研合作研讨会,共探产业新未来
5月16日至18日,2025全国绿色生物制造产学研合作研讨会在青岛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与青岛科技大学主办,青岛能源所生物能源研究室等单位联合主办,Green Carbon等提供协办支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元英进、邓子新,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秘书长张宏翔,青岛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红英,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克正,青岛能源所所长、党委书记吕雪峰等嘉宾出席会议。
开幕式上,元英进、张宏翔和刘红英分别致词。元英进指出,绿色生物制造凭借“低碳高效”的显著优势,正逐步重塑传统产业格局,本次会议对于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张宏翔强调,生物制造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将持续通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助力生物制造技术的转化与应用。刘红英介绍了青岛在绿色生物制造领域的独特优势,青岛依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础和科研实力,正大力推动生物制造企业的发展以及科技会展之城的建设。三方一致强调,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加速技术应用、促进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会议期间,多场学术报告精彩纷呈,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吕雪峰作了题为《反式乌头酸合成生物制造与多场景应用》的大会主旨报告,深入阐述了反式乌头酸的微生物绿色制造与生产示范,并分享了关于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独到思考。徐健带来《生物制造单细胞多组学装备的研制:单细胞精度的机制理解、资源挖掘和过程监控》平行分会场主题报告,详细阐述了单细胞多组学装备在生物制造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应用示范。庄英萍的《生物反应器与智能生物制造》分会场主题报告,深入探讨了生物反应器推动智能生物制造的重要性。此外,冯银刚、张永雨、年锐、王士安、付善飞、何峰等专家分别在平行分会场作特邀报告,内容涵盖裂殖壶菌的单细胞功能油脂生物制造、抗生素替代品-噬菌体制剂开发与应用、重组水蛭素、酵母油脂合成生物学研究以及植物细胞培养物新型原料开发等多个前沿领域。
除了丰富的学术报告,现场还设有展位宣传区,生物能源研究室集中展示了青岛能源所在绿色生物制造领域的最新技术和产业化成果。青岛能源所主办的国际学术期刊Green Carbon通过期刊宣讲、趣味活动、同科学家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吸引了与会者广泛关注,进一步提升研究所的影响力,促进了产学研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此次研讨会通过学术交流与产业对话,为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与绿色生物制造发展凝聚共识,加快推进绿色生物制造创新发展。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70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共同探讨绿色生物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青岛能源所生物能源研究室积极组织科研人员和学生参加此次活动,促进参会人员与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文/图 肖艳、邱翔、组委会)
附件下载: